- 发布日期:2025-04-13 09:20 点击次数:144
1949年10月1日,胡志明打开了从法军手中缴获的老式收音机,一个震惊的消息随即传入耳中:“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,毛泽东出任中央人民政府的主席……”
想到中国的革命已经成功,胡志明的内心充满了必胜的信念,为了彻底赶走法国殖民者,胡志明决定:“去中国,去北京,去找毛泽东主席寻求帮助!”
三个月后,胡志明克服了艰难险阻,来到了中国北京,见到了心心念念的毛主席,说明了希望得到援助的请求。
然而,彼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,百废待兴,毛主席只能先派遣军事顾问团前往越南,这与胡志明设想的援助颇有出入。
就在胡志明心急如焚之际,朝鲜战争骤然爆发,朝鲜人民解放军胜利的消息频频传来,派往越南的军事顾问团准备立即动身。
在为军事顾问团送行时,毛主席幽默地解释道:“东边的一条狗已经被打趴下,现在该教训西边这只狼了!”
一、主席点将、拟定计划
新中国成立之初,越南人民仍在遭受法国的殖民侵略,越南抗法战争爆发后,胡志明便向毛主席提出了申请援助的请求。
党中央和毛主席当即作出了援助越南的决定,并指派罗贵波前往越南考察,以制定合理的援助计划方案。
1950年1月,根据罗贵波反馈的情况,党中央作出了两项具体部署:一是通过云南和广西两省,向越南人民军提供武器弹药和医疗通讯设施,帮助越南人民军队完成训练工作;二是调派包括韦国清等40余名高级将领组成军事顾问团,前往越南协助越南人民军进行作战。
1950年6月下旬,针对韦国清发回的实际情况,毛主席决定再派遣一名高级指战员前往越南,并直接与胡志明接触,同时协助越南人民军总司令武元甲工作。
谈到具体人选问题时,毛主席询问道:“老总,你看派谁去合适?”
朱总司令试探性地回答道:“要不让林彪去?”
毛主席摇了摇头,随即解释道:“林彪可当不了参谋,他要是去了,胡志明就要给他当参谋!”
刘少奇建议说:“邓小平怎么样?”
周总理摆摆手说道:“国家刚成立不久,很多工作还没有运转起来,小平同志要是去了,这些工作没人能顶替!”
就在毛主席思索之际,周总理说道:“让陈赓去吧!”
周总理的提议,很快得到了众人一致的赞成,毛主席微笑着说道:“那好,就派陈赓去给胡志明当参谋!”
1950年7月10日,陈赓抵达云南砚山县,并立即会见了在此整训的越南部队的干部,陈赓认为越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
进入越南之后,陈赓发现了越军的弊病,即想尽办法夺取城镇,而不去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,这便是越军没有战场主动权的原因。为此,陈赓找到了胡志明,提出了围点打援的战法,并被胡志明所采纳,此时的越军已经完成整训,即将回到越南作战。
8月中旬,陈赓来到越军前线指挥部,根据对前线越军的调查,陈赓对所有中国的军事顾问提出了四点要求:要打有把握的战役,争取首战告捷;尽量打歼灭战,不要打击退战;先击退强敌,再回头打弱敌;使用运动战围城打援。
五天后,陈赓批准了一份详细的作战计划,目标是袭击4号公路防御体系,打通前往中国广西的交通线。
然而,越方却对这份作战计划颇为不解,尤其是其中的战术思想,是与越军截然相反的,陈赓在会议上解释说:“彻底解放高平,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之一,却不是唯一的目的,要想打通交通线,就必须大量歼敌,不能一味追求占领土地……”
随后,陈赓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,详细解读了作战计划各环节的目的和意义,持续4小时的详细讲解,让越军领导人心领神会。
当天深夜,正准备上床睡觉的陈赓接到了武元甲的电话,对于陈赓的耐心讲解,武元甲真诚地表示感谢,并称赞道:“感谢你为我们介绍了中国军队的战术,让我们的思想更清晰,我高兴地无法睡觉,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再听你讲述中国的革命经验!”
第二天,陈赓向党中央汇报工作,毛主席批复道:“同意所提作战计划,要做好连续作战、应对敌人增援的准备,确保战役顺利!”
在毛主席的复电中,不仅肯定了陈赓的作战计划,还高瞻远瞩地看到了计划中的变化,并为陈赓想到了应对方案。
9月10日,陈赓亲自来到广渊,与胡志明一同坐镇指挥前线,胡志明肯定地说道:“越南军队就交给你了,请带领我们走向胜利!”
“我愿意尽最大努力你们取得胜利,我并没有绝对把握,胜利还是要靠越南人民和军队一起争取才行!”
二、首战告捷、调整部署
进入9月份后,法军空军持续对轰炸广渊,并加强了对4号公路体系的封锁,而越军308师的一名营长却在此时失踪了。
陈赓断定作战计划已经泄露,并进行了缜密的分析,陈赓认为敌军已经做好了应对策略,随即判断敌人可能采用两种方式:其一是法军的部队可能换防;其二是法军的作战部署会有改动。
面对这一突发状况,陈赓镇定自若地表示原定作战计划不变,无论敌人如何调整,越军都将占据优势地位,为此,陈赓建议越军坚持攻打东溪,并为越军领导人采纳。
9月16日清晨,东溪战斗正式打响,越军174团迅速歼灭东溪外围的敌人,209团却意外失去联系,全面进攻东溪的计划只能推迟。
傍晚时分,209团出现在东溪附近,总攻战役随即打响,在炮营的支援下,东溪城内敌人的守卫瞬间土崩瓦解。
17日凌晨,陈赓收到了越军突入敌军核心阵地的消息,正准备放心睡觉,却不料又传来越军还没有进入敌人核心阵地的情报。
就在越军防止敌军空军轰炸、准备撤出阵地时,陈赓坚决反对说:“不应放弃既得战果,占领的阵地不能丢,不然就会前功尽弃,如果强行撤退,还会遭受敌人的打击!”
陈赓的意见刚传达,越军已经陆续撤出战斗,由于缺乏有力的组织方式,撤退的越军遭到敌人极强的扫射,损失惨重。
不久后,陈赓就战役失利的问题,与越军领导人进行了讨论,认为越军攻击时间延迟、指战员没有随军战斗、指挥位置过于靠后以及交通和通讯存在问题,是战役失利的主要原因。
总结了教训之后,陈赓调整了作战部署,并命令越军当晚再次发起进攻,战斗进行至午夜时,越军恢复了白天的战果。
由于越军部队配合不利,对敌作战犹如一盘散沙,在进攻敌人核心阵地再次受阻后,陈赓立即建议道:“要敢于与敌人纠缠,攻击目标确定就不要更改,不给敌人空军发挥的机会,改变全面进攻的方式,以东西方向为主攻,南北方向为助攻,令敌人防守的部队无从下手!”
越军按照陈赓的建议重新调整部署后,仅用一天,就攻入了敌人的核心阵地,拿下了东溪城,只是越军伤亡也很大。
越军取得胜利之后,法军随即调整部署增援七溪,并紧急从河内掉军围剿越南军队,陈赓认为原定计划已经难以进行。为此,陈赓找到了胡志明等人,分析了法军的作战意图,对于法军北援七溪、准备收复东溪的战略,陈赓建议以运动战歼敌。
建议被采纳后,越军随即进驻东溪附近高地,并形成了口袋阵,准备伏击法军援军部队,可法军并没有来收复东溪。
躲在山上的越军开始有了情绪,许多人怀疑陈赓的判断错误,面对众多流言蜚语,陈赓因为压力过大而不幸病倒。
恰在此时,陈赓收到了毛主席的回电,毛主席肯定了陈赓的作战计划,并表示如果越军需要援助,党中央会竭力支持。这份回电提振了陈赓的信心,陈赓拖着虚弱的身体找到了胡志明,并坚定地表明要继续执行这项作战计划。
不仅如此,为了引出七溪的法军,陈赓建议西北边界的越军假装收缩包围圈,以此刺激敌人来援,胡志明和越军领导人表示赞同。
9月30深夜,七溪的敌人果然上当,勒巴率领3个营的兵力连夜北上,很快与埋伏在东溪附近的越军209团交上了火。
陈赓指示209团不必阻敌,放过敌军进入“口袋”,勒巴兵团逐渐进入包围圈后,陈赓指示越军308师绕后收紧包围圈……
三、伏击致胜、总结经验
其实,法军见到越军的攻势发生变化,已经决定放弃高平,并准备退守三角洲地区,勒巴兵团也只是来接应高平法军的。
待到高平法军出动以后,陈赓命令越军全面进攻包围圈中的勒巴兵团,一夜激战过后,400多名敌人被歼灭,其余部队逃入谷社山地。
此时,陈赓已经了解了法军的意图,并判断勒巴兵团会在山地坚守,等待高平法军到来,越军仍然有运动歼敌的机会。
越军包围勒巴兵团后,由于山地利于法军作战,越军久攻不下,战斗随即陷入僵持的局面,法军最高总指挥开始采取急救措施。
法军的部署是高平法军继续南下,七溪法军再组建一直救援部队北上,南北法军对进赶往谷社山地,对越军实施反包围。
除此之外,法军为了保证救援计划顺利进行,提前派出大批飞机,轰炸包围谷社山地的越军,同是给勒巴兵团空投物资。
10月6日,高平法军冲破越军地方部队的防线,与谷社山地附近的209团爆发激战,七溪法军也赶到包围圈附近。
面对法军的钳形攻势,越军部队难以招架,连忙向陈赓请求撤退,陈赓却对此战信心满满,并规劝越军领导人说:“敌人已经到了强弩之末,我们内部不能有情绪,要克服眼前的困难,首先要在气势压过敌人,务必争取最终的胜利!”
与此同时,毛主席发来了肯定陈赓的电报,陈赓交给了胡志明,以此争取胡志明的支持,胡志明随即站在陈赓一边。
不久后,胡志明指示越军对勒巴兵团发起总攻,赶在法军南北增援部队回合前,完成歼灭勒巴兵团的壮举。
陈赓和武元甲商议了具体的进攻部署后,越军308师率先进攻勒巴兵团,并在次日上午,成功将其消灭在山地中。
已经突入山地的高平法军,不仅没见到勒巴兵团,还因此身陷险境,陈赓指示越军部队搜索剿敌,继续扩大战果。
随着越军其他部队加入战斗,高平法军也被全歼,越军部队完成休整后,又兵锋直指七溪法军,并给予了七溪法军重创。
谷社山地战役的胜利,令位于北越的法军元气大伤,一大半法军部队被歼灭,剩余法军部队陆续撤回河内。
在陈赓的指示下,越军趁势收复了边界地区的重要城镇,被法军封锁的困境顺利解除,中越的交通线被彻底打通。
面对如此巨大的胜利,胡志明在庆功会上向陈赓敬酒说:“这一仗你可是帮我们大忙,你也顺利完成了任务,我对你十分满意!”
边界战役圆满结束,毛主席致电给陈赓说:“越军正在成长,以后还有许多磨炼的机会,要好好帮助他们,愿他们能学会更多的战术!”
在毛主席的指示下,陈赓开始投入越军的建军工作中,并根据越军在边界战役中的表现,总结了许多有用的经验。
应胡志明的诚挚邀请,陈赓撰写了建设越军的意见书,其中包括训练部队和整顿干部等各个方面,还对具体的建军事宜做了说明。
对于陈赓的这份意见书,胡志明和越军领导人都深表赞同,胡志明还邀请陈赓参加战役总结大会,发表对越军的看法。
1950年10月底,在战役总结大会上,陈赓详细地解读了越军在战役各阶段中的表现,并进行了十分可观的分析和评价。
更为关键的是,陈赓指出了越军在作战中许多不足,同时还根据越军的传统,制定了一系列纠正不足的方案。
胡志明曾回忆说:“我们打的胜仗有两个,一个是消灭了盘踞在边界的法军,一个是发现了我们自己的优缺点!”
1950年11月初,陈赓奉命返回国内,越南部队中许多干部不舍地询问其他军事顾问说:“像陈赓这样的将军,中国还有多少?陈赓就不能留在越南吗?”